大学生创新项目

历年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

2014 “面向云计算的片上网络架构设计”

我们将光互连技术融入到片上网络中,从互连架构、路由和优化算法三个方面取得了理论创新成果,综合片上网络的优势更好地适应云计算的需求。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光片上网络结构PRNoC,大幅减小传输时延和光器件使用数量;设计了一种最小圈路由算法,有效减小路由时延,并解决了死锁问题;改进了原有的单任务8核映射算法,适用于多任务16核的优化要求。我们搭建了OPNET和MATLAB的片上网络仿真平台,验证了新方案在性能上的提升。

人员组成:刘嘉宇 王小鹭 王崙

时间:2014.6-2015.6

2013 “面向众核的多播通信架构的设计和实现” 结题

将多播通信加入到现有的片上网络中,实现一个高性能的多播片上网络应用平台。通过软件仿真验证多播路由算法,对路由算法的正确性和避免死锁进行验证,并设计多播片上网络FPGA测试平台测试其平均时延和网络吞吐等指标。使用FPGA搭建面向众核的多播通信应用平台,实现对视频的高速处理等功能。

人员组成:仲鸣 王铮 王海威

时间:2013.6-2014.6

成果:结题优秀,全校101个项目排名第二

2013 “众核通信架构与仿真” (陕西省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 ) 结题

随着单一芯片上集成的处理器数目不断增多,各国关于微处理器的研究都在瞄向“千核”级别。Intel公司已宣布可在8-10年内推出千核处理器。同时,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韦姆·范德堡韦德及其在麻省大学的同行已经利用FPGA开发了一款集成逾1000个内核的实验原型。本项目的目标是是构造一种面向千核的片上网络拓扑结构,并设计相应高效路由算法,使其能够在大数据传输的环境下,具有低延时、高吞吐、低功耗、小面积的优势。

人员组成:郑乃君,黄鑫,陈小康

时  间:2013.7-2014.7

成果:结题优秀,全校50个项目排名第二

2012 “面向云计算的绿色数据中心网络的研究”结题

随着云计算商用进程的加速推进,传统数据中心网络面临很多挑战,例如高能耗、带宽瓶颈、扩展能力有限等。 Google、facebok等大型国际公司目前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进行研究。微软亚洲研究院也提出了DCube、DCell、MDCube等数据中心网络架构。Cisco、H3C等设备制造商也推出了相应的商用产品。本项目的目标是针对云计算的应用需求设计一种低功耗、高带宽的数据中心网络架构,主要包括拓扑结构、路由算法、流控协议等。

人员组成:吴刚    王思浓    王鹏

时  间:2012.6-2013.6

成果:结题合格,录用发表国际会议文章4篇

2011 “可重配置片上路由器的设计与实现”结题

总结以往多核片上网络对路由器结构,提出一种具有动态可重配置能力的片上网络路由器结构。该动态可重配置

路由器具有流量均衡,QoS保障,容错等方面的能力。运用OPNET软件进行系统仿真验证,对采用动态可重配置

路由器的二维Mesh 结构片上网络的进行整体性能验证,包括平均时延、网络吞吐率、功耗等。采用Verilog HDL

设计相应的可重配置路由器电路结构,并在Xilinx XUPV5 FPGA 开发板实现相应的功能。

人员组成:钟雄庆    张娜    陈可

时  间:2011.6-2012.6

成果:结题优秀,全校52个项目排名第8

2008 “片上网络高性能技术连接”结题

人员组成:谢佩博    尹小杰    李永辉    鞠宏浩    段虎才

时  间:2007.10-2008.10

成  果:结题优秀,在全校40个项目中排名第三,1人获免试攻读硕士资格

校内本科生科研计划

2010“片上网络QoS路由器设计及其FPGA实现”

人员组成:童  岳   郑国海   龚 旭   郭冠华   彭生元

时  间:2010.6-2011.6

成  果:结题85分, 全校27个项目排名第7

2007 “片上网络通信机制的研究”

人员组成:王  峥   杨  烨   乐天助   刘  翔   陈晓棠

时  间:2007.6-2008.6

成  果:结题优秀93分,全校43个项目中排名第三

2007“WuSN网络通信机制的研究”

人员组成:李鉴庭   冯  媛   刘小丽   张  凡   张家靖

时  间:2007.6-2008.6

成  果:结题合格88

 我们欢迎学有余力的本科学生加入到我们的研究工作中如愿请与顾老师联系 hxgu{@}xidian.edu.cn